江西素有“物华天宝、人间地灵”的美誉,是革命老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试验区,拥有丰富的红色、绿色、古色资源。近年来,学校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和善用“大思政课”指示要求,结合学情、省情、校情,坚持“融入+走进+内化”原则,用活用足红色、绿色、古色资源,打造“行走的思政课”,不断推进思政课“三色”文化育人,感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江西的生动实践,受到学习强国、新华社、中国教育电视台、中国教育报等媒体的报道。
红色、绿色、古色,江西“三色”文化穿越时空、交相辉映。红色是赣鄱文化的基因特质,绿色是赣鄱大地的自然气质,古色是赣鄱精神的内涵底蕴。学校注重用红色文化赋能红色基因传承,用绿色文化赋能文明养成,用古色文化赋能文化自信。
用红色文化赋能红色基因传承。“日出东方,韶山冲里,巨龙腾出…”,种科2201班贾佳强创作的诗在学校举办的毛泽东同志诞辰130周年活动中获二等奖。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确保红色江山后继有人、代代相传,确保红色江山永不变色。红色是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鲜亮的底色。红色资源是讲好思政课的生动教材。百年党史江西红。学校组织师生赴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于都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纪念园等革命圣地、红色旧址、革命历史纪念馆,接受革命传统教育,重温党的光荣革命历史,学习革命先烈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不断深化了对党史、新中国史的了解,进一步坚定了理想信念。大家纷纷表示,通过红色文化熏陶,更加深刻认识了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新中国来之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
用绿色文化赋能文明养成。绿色生态是江西最大财富、最大优势、最大品牌。2023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江西时强调,要打造生态文明建设高地。在鄱阳湖南矶山湿地自然保护区,师生们观候鸟、测水质、体验生态之美,深刻认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意义,领悟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实践伟力。中国五四奖章获得者、驻武宁县官莲乡东山村第一书记谭翊泉走进思政课堂,用亲身经历讲述将三面环水、深度贫困的东山村打造成“庐山西海滨湖第一村”的精彩故事。学生们表示,要践行绿色、健康的生活方式,倡导低碳出行。学校举办的“新时代长征路”出行活动,吸引超1.6万名学生参与,绿色、健康出行渐成校园新风。
用古色文化赋能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如果没有中华五千年文明,哪里有什么中国特色?如果不是中国特色,哪有我们今天这么成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只有立足波澜壮阔的中华五千多年文明史,才能真正理解中国道路的历史必然、文化内涵与独特优势。”“两个结合”既是我们取得成功的最大法宝,也是讲好思政课的重要路径。学校活用沉睡的文化资源,让思政课堂“活”起来、“实”起来。在宁都小源村,思政课教师带领学生参观古祠堂,诵读曾氏家规,共同探讨新时代如何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世界稻作文化发源地万年,师生们观遗址、赏文物、听故事,实地感受万年悠久的稻作文化和历史发展进程,既领略具有深厚历史积淀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一步坚定了文化自信;同时又更加深刻认识到端牢“中国饭碗”和“中国碗装中国粮”的重大意义,极大地激发了“强农兴农”的使命与担当。
(供稿:马克思主义学院黄以胜;终审:魏毅)